放射科医生先进事迹·代写事迹材料 |
作者:admin 日期:2017-4-26 9:57:53 文章来源:事迹写作网 |
放射科是医院的大科,由普通放射、ct、mri、dsa四大块组成,是医疗战场上的“侦查兵”,在医疗活动中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,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。1999年4月,***被任命为放射科主任,他团结科室班子成员,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实行科学管理,努力构建和谐科室。 在决策之前,***主任总是充分发扬民主,广泛听取大家意见,调动大家积极性和创造性。刚刚担任科主任时,他在征求大家意见后,开始实施岗位人员相对固定的大轮转措施,这不仅确保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,更有利于全体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,从而为科室创造了人和、气顺、劲足的良好工作气氛。 陈主任也十分重视科室医疗质量和人才培养,他深知医疗质量是科室发展的生命,人才是根本。通过内部培养、外部引进等方式,科室拥有了7名硕士研究生,2名主任医师,5名副主任医师,组成一支强大的专家队伍,为医疗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证。他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科室,安排专人负责教学工作,坚持每天读片制度和每周三中午全科业务学习制度,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;同时关心低年资医生的业务成长,鼓励年轻同志积极参加科研工作,申报多项省市科研课题,让每位同志都有自己的专长。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调,向他们介绍放射科的工作特点,在双方共同配合下,进一步优化流程、减少环节,方便病人,尽量将矛盾解决在萌芽阶段。 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在2004年医院等级复评和2005~2007年卫生部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“三次大考”中,放射科都得到省部级检查组的一致好评,为医院争得了荣誉。 以崇高的医德塑造人 陈主任时刻以维护人民的健康为己任,以忠实服务为荣,以牟取私利为耻,立志做一名人民信赖的好医生。他坚持为患者着想,对待病人满腔热情,想病人之所想,急病人之所急,解决病人的困难。 陈主任总是放射科下班最迟的人,因为他要了解当天的工作量、有无遗留问题,并帮助值班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,遇到路途遥远、行走不便的病人,他总能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,对病人提出的问题,他总能耐心细致地解疑释惑,提出合理的意见,直到病人满意为止。他十分重视安全生产,总要检查、锁好科内的每一扇门、关好每一盏灯,才会安心地回家。身为省人大代表,有时外出视察调研,他也要打电话来询问情况。 以精湛的医术吸引人 陈主任一直倡导科技兴科,引进图像清晰、分辨率极高的德国西门子超导型磁共振,世界最先进的平板式数字减影造影机,美国ge公司的16排螺旋ct机和数字化摄影机,组建了pacs系统,目前放射科的硬件设施可谓是省内****、国内领先。 利用这些先进设备,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,本着求真务实、开拓创新的精神,在陈主任带领下,放射科开展了(1)血管栓塞术(tae),用以控制大出血,治疗动静脉畸形,对抢救急性大出血病人有独特优势;(2)血管内药物灌注术(tai),主要用于肝、肺等部位恶性实体瘤的治疗,动脉内新鲜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;(3)血管成形术(pta),用以治疗动脉硬化、血管狭窄。近来在糖尿病足的血管治疗方面有所创新,给糖尿病人带来福音;(4)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,肺部有结节病人不开刀就可得到病理诊断;(5)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双向引流术(ptcd),主要应用于阻塞性黄疸病人。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病人,提高了医院的知名度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陈主任在神经介入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。2006年9月16日(星期六),一名30来岁、因蛛网膜下腔出血(考虑动脉瘤破裂)的台州病人送我院急诊,陈主任接到神经外科会诊通知后即刻赶到医院,详细了解病情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。造影提示,该病人大脑前动脉前交通支处有一动脉瘤,由于当时病人血压很高,动脉瘤体近端血管痉挛收缩。为防再次出血,陈主任建议立即在全麻下行动脉瘤栓塞术,以摘除这颗“炸弹”。我们知道,这样的手术风险很大,手术难度也很高,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第二次出血,甚至危及生命。家属心急如焚,恳求陈主任救命。在麻醉科配合下,陈主任凭借娴熟的技术、丰富的临床经验,把一根根弹簧圈通过细如发丝的血管送入动脉瘤时,全场的空气几乎凝固。最后造影显示动脉瘤体不见时,全场医务人员才呼出气来。当病人被安全送出导管室时,在外等候的家属都连声感谢陈主任。 以丰富的阅历充实人 凭着突出的工作成绩,***主任担任着许多职务:作为浙江省放射学会常委,杭州市放射学会主任委员,杭州市放射质控中心主任,他参于制订了《浙江省放射质量管理与规范》,协助组织在杭州召开的华东地区放射年会,参加了浙江省卫生厅进行省等级医院的评审工作,每年主持召开杭州市放射学术大会,主持杭州市放射质量控制工作,为全省放射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。 ***是医学影像界的骄傲,是市一医院的自豪,他以自己严谨、敬业的工作态度、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推动着医学影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