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材料 |
作者:admin 日期:2014-9-2 17:31:38 文章来源:事迹写作网 |
**村位于乡西部约5公里处,全村513人,135户,党员28名,岚碾公路穿境而过,交通便利。近年来,通过支村两委的共同努力,全村经济发展迅速,已形成以核桃种植、蔬菜种植、生猪养殖为龙头的新兴产业,被评为长子县的红旗村、标兵村、模范村。他们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,关键是有一个能够发挥战斗堡垒的党支部。他们的主要做法是: 一、抓班子建设增强战斗力,为实现全面小康带好路 通过培训、考察、教育管理等措施,狠抓班子建设,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,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素质。在党支部的带领下,该村经济迅速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。村党支部立足本村实际,提出了“两建两攻一提高”的发展思路,即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,主攻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,全面提高全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,为全面实施小康社会带好路。 二、抓思想教育增强感召力,为实现全面小康带好头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。**村党支部坚持经常性地对党员进行广泛深入地思想教育,利用党内民主生活会以及宣传党员扶贫帮困等形式和方法,坚持不懈地向广大党员和群众灌输市场经济意识、改革开放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以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。党员中涌现出了一批思想活跃、开拓进取精神强的优秀分子,为农户致富奔小康作出了表率。目前,全村135户有120户是“十星级文明户”。实践证明,通过抓思想教育,明显地增强了党支部和党员的感召力,理顺了干群关系,有效地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。 三、抓组织发展增强活力,为实现全面小康鼓干劲 在组织发展上,他们始终坚持从培养积极分子入手,注重质量,努力把那些思路开阔、事业心强、有一技之长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。该村还主要完善和落实了支委班子议事制度、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、支委民主生活会制度、党员民主评议制度、党员教育管理制度、党员“创先争优”活动制度,明确和规范了各自的工作责任,对党支部班子建设目标、党员教育管理目标、发展新党员目标、经济发展目标都实行量化管理,从而使村党支部和党员的面貌涣然一新,增强了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和信心。 四、抓团结协调增强凝聚力,为实现全面小康做保证 多年来,村党支部始终把团结协调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。首先是搞好班子成员内部的团结协调,党支部所有成员对具体工作都作了明确分工,做到了具体工作专人抓,专项工作配合抓,中心工作协调抓,重大事项由集体研究解决,使每个班子成员都能够集中精力抓经济,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党委和党支部的决定。其次是加强和上级党委之间的团结协调。一方面,按照和上级党委签定的目标管理责任书,认真开展工作,经常进行自查和对照检查,发现疑难问题,及时向上级汇报,请求解决。另一方面,党支部认真执行和落实党委的各项决定,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。再次是搞好党员和群众之间的团结协调。多年来,该村党支部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同时,一直坚持开展党员群众联系户和党员扶贫帮扶活动。通过抓团结协调,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,使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很好地发挥,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。 “喊破嗓子,不如干出样子”,如今,**村的街巷全部硬化,并安装了路灯;投入资金2万元,新增绿化和补植绿化面积500 m2;全村村民都用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;全村40%的农户建造起了沼气池,有效减少了垃圾排放;投资100万元改建了一所高标准的敬老院;投资21万元、新建了一所高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;建起了30亩10个品种的葡萄产业示范基地;核桃林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余亩;2011年新增蔬菜大棚种植面积50余亩;生猪养殖达到了3000余头。 **村党支部以踏实工作、勤奋努力的工作作风,带领着群众不断前进,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步前进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