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事迹写作网!全国求稿热线:13220535006 客服QQ:事迹写作网 316327876
最新动态

煤矿系统劳模先进巡回事迹报告
作者:admin 日期:2013-7-19 16:53:46 文章来源:事迹写作网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同志们:
  大家好!
  我叫伏军,来自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杜儿坪矿,井下电钳工****技师,现任一采区机电队电钳组组长。
  参加工作30多年来,我扎根矿山,立足岗位,在煤矿机电技术上大胆革新,先后有10余项创新成果得到推广。2004年荣获了山西省职工技术创新能手、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、感动山西的人物称号;2005年获得山西省职工技术创新能手称号;2006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;200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知识型职工称号;201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。
  这些荣誉的背后,是我对技术革新的不懈追求,是火热的煤矿生产实践对我的滋润,是各级领导对我的关怀与支持,是矿工兄弟们对我的理解与配合。
  1979年,我从河南省商丘农村招工来到杜儿坪矿。刚来矿上的时候,也没啥奢望,只想踏踏实实做人、认认真真工作,做一个领导和同事们认可的好矿工。
  在掘进队工作两年后,我调到了机电队,当了一名维修电工。说实话,一开始,我连最简单的接线都不会。“滥竽充数”肯定是混不下去的,为了干好工作,我从最简单的接线开始学习。虚心向师傅请教,刻苦向书本学习,随身带一个笔记本,随时把所学的东西记下来。短短三年,我就记满了6个笔记本。
  我不放过每一次检修、抢修的学习机会,从为师傅们搬工具打下手干起,学习老工人处理机电设备故障的方法,增加实战经验。每当井下机电设备发生故障,我总是在****时间赶到现场,排除故障。凭着这股钻劲,我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合格的电工,从打外围到上手干,从接小活到扛大梁,很快成为队里的技术骨干。
  1998年,根据原煤炭部的要求,煤矿井下局扇全部配用双电源、双风机。但最初引进的自动切换装置故障频繁,使得井下停电停风现象时有发生,严重影响矿井安全和正常生产。厂家技术人员进行诊断之后也束手无策,我们矿引进的100台切换装置不到2个月就全部报废。4000多元一台的电器开关,一台台躺在那里成了死宝,风机不能保证自动切换,通风没有保障,事关矿工的生命安全。领导们着急,工人们抱怨,人人别着一股劲。
  我当时也是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如何解决双开关自动切换这一技术上的“拦路虎”,成了我日思夜想的问题。凭着十多年的井下电钳工经验,我产生了改造和发明的念头,大胆提出改造矿用隔爆型真空磁力起动器,取代原切换装置的方案,在矿领导的支持下,成立了实验小组,经过无数次的设计和实验,终于研制成功了“井下风机自动切换供电装置”,在两台磁力起动器上改变相应辅助电路,不需要增加任何投入就实现了双电源、双电机相互自动切换,解决了煤矿无计划停风、停电的技术难题。1999年该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专利,在西山所属的九大矿推广后,使切换装置的投入节约了上亿元,而且每年减少无计划停电、停风5000余次。之后,此项专利成为煤炭行业的共享技术,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在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表彰大会上,该成果获得技术创新三等奖。
  2003年,杜儿坪矿的井下运输广泛运用了“照明、信号综合保护装置”。在工作中,我发现了其中潜在的重大隐患,就是在信号没有电、照明灯不亮的情况下,胶带或绞车仍可操作运行。此时在运输途中,若发生人身或机械意外事故,因没有信号无法与胶带或绞车司机联络,将会使事故继续蔓延,损失不可估量。我通过潜心研究,对井下信号综合保护装置进行了改造,实现了信号电闭锁,消除了隐患,极大提高了井下运输的安全系数。
  2004年,针对一台绞车需用两台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的情况,我通过认真琢磨,加以改进,仅用一台综合保护装置,就满足了技术要求,而且规范了供电方式,又便于维护,在井下推广后效果良好。
  勤学有收获,实践出真知,近年来,我多次参加杜儿坪矿机电技术比武,以过硬的技术始终蝉联冠军,成为了全矿公认的技术大拿。
  我热衷搞技改发明的事迹被《西山煤电报》、《山西煤炭报》、《山西日报》、《煤炭信息报》、《中国煤炭报》等媒体报道后,受到了煤炭行业的广泛关注,阳泉煤业集团、晋城煤业集团等兄弟单位先后派来工程技术人员向我请教。按照国家专利规定,出让专利会有一笔让我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巨额收益。
  尽管我家三代五口人,仍居住在50多平米的居民楼里,尽管儿子上大学每年学杂费要花费很多,尽管二老都年愈八旬,而且母亲病得连床都下不了,急需要钱治病,但我没有向兄弟单位要一分钱,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介绍、传授自己的专利技术,使“专利”技术成为了“共享”的技术。
  面对别人的不理解,我很坦然。因为我明白,是企业培养了我,没有煤矿,没有领导和同事的协助和支持,也就没有自己的发明成果。为矿工兄弟保平安,为企业发展增效益,是我****的心愿,也是我搞发明革新的根本动力。只要自己的发明技术能造福于煤矿安全发展,就是我****的收获。
  俗话说,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。工作中我体会到,只有大家的技术素养都提高了,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坚实的基础。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有责任培养更多的新人。
  近年来,我毫无保留地向青年职工传授电气修理技术,手把手的培养了20多名徒弟,如今这些徒弟都已成了机电岗位的骨干,其中王进军在2006年山西省青工技术比武中,获得电钳工第三名的好成绩。同时,我还兼任了矿职教办特聘教师,每年定期开办电工培训班,不仅向学员讲解电工理论知识,而且认真传授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经验,帮助大家提高技术素质。
  煤矿是我们矿工的家。山西焦煤是我们共同的家园。30多年来,我把对煤矿的热爱化作了辛勤的工作,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,但各级组织却给予了我很高的荣誉,这既是对我的肯定,更是鼓励和鞭策。
  当前,我们已经进入了“十二五”发展时期,安全发展、转型发展、跨越发展、和谐发展成为主题,建设亿吨级现代型国际化能源化工大集团的目标鼓舞人心。作为一名煤矿工人,我要积极投身“五建设”、“五翻番”、“五转型”的实践中,抓紧每一天,做好每件事,在技术革新发明的道路上勇攀高峰,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!
  谢谢大家!

Powered by VIPCMS.Net